利益世界一家人
    人类命运共同体

基证字第(0016)号

微信公众号

慈善项目

爱心捐赠人,利世学子的升学问题,您知道多少?
发布时间:2022-11-29   发布者:广州市利世慈善基金会

学生升学问题,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banner(1)(1).jpg


1、为什么要介绍利世精英学子们的高考升学情况?

答:“利世精英学子一对一一家人长期奖学(暨利世乡村振兴红苗人才计划)”长期资助的贫困学生有很多来自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等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模式和升学政策和其他省份又有较大区别,主要体现在学制多样化、升学路径的多样化、少数民族加分政策等方面。

为了更好地让您了解利世精英学子们的高考升学情况,现根据利世精英学子的主要升学情况,以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阿坝州、甘孜州)为例,对高中学业模式和高考升学政策进行简单的介绍和解读。

2、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们有哪些主流的升学路径?

答:在四川省的高考升学路径中,有三种比较主流的升学路径:除了最为广泛、最熟悉的普通小学、初中、高中直到高考上大学外,还有中考后选择职业高中、技术学校,并通过高考升学班、高职单招、中高职衔接五年贯通培养等方式考上大学的路径。此外,少数民族地区还有相应的民族中学,会开设一类模式(藏文班)的学制。

(1)普通高考: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本科、大专)
(2)职业教育:小学——初中——中专/中职/职高/技术学校——大学(本科、大专)
(3)藏文特色:小学——初中——藏文中学——大学(本科、大专)

3、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有什么高考政策和升学模式?经常提到的普通高考模式、藏文一类模式、藏文二类模式、高职单招、少数民族预科班,有什么区别?

答:四川省“三州十七县两区”,是包含了藏族、彝族、羌族等多种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为了照顾四川民族地区的特殊性,促进民族大团结、促进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和经济建设发展,在四川省高考中有面向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的多种升学模式和录取加分照顾政策。

(1)“普通高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参加高考。高考报考中分为本科提前批、本科一批、本科二批、专科提前批、专科批等5个批次。报考类别分为:本科、专科(高职)、一类模式、二类模式、预科、艺术类、体育类和对口招生。

(2)“一类模式(藏文)”:高中阶段是藏文中学或藏文班,参加普通高考时,报“一类模式(藏文)”,为普通高考中报考的一种模式。汉语文作为一门主课开设,其余课程均用藏语文教学,经常被简称为“藏单”。相比普通高考,一类模式的分数要求比较低,2022年四川省高考“一类模式(藏文)”本科分数线分别为325分(理科)、350分(文科),“一类模式”专科分数线均为150分。很多藏族学生会选择通过一类模式的方式报考大学。

(3)“二类模式(藏文)”:高中阶段是藏文中学或藏文班,参加普通高考时,报“二类模式(藏文)”,为普通高考中报考的一种模式。藏语文作为一门主科开设,其余课程均用汉语文教学。相比起普通高考的科目,多了一门藏文加试,经常被简称为“藏加”。

(4)“少数民族预科班”:是国家指定的普通大学或民族院校,从参加当年全国普通高考的符合特定要求的考生中,低于一定分数(0-80分左右),按志愿择优录取。该考生在民族院校或普通院校学习一年后,经考试合格直接入高校的本科或专科学习。普通高校或民族院校举办的少数民族预科班,是党和国家为提高少数民族文化水平,加速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多地培养少数民族各类专门人才而采取的一项特殊措施,只招收少数民族考生。学制大多是一年制,也有两年制。预科班分为本科预科、专科预科,还有面向一类模式生源招生的一类模式预科。

(5)“高职单招”:“普通高等学校高职教育单独招生”的简称,是选拔高等技能型、应用型、综合型人才等的重要招生方式。招生学校可以自主设置考试科目、组织文化考试和技能综合测试,自主选拔录取招收高职(专科)层次学生。高职单招学生与普通高考学生的收费标准、教学培养、毕业文凭、升学就业等都一样。高职单招在每年3-4月进行,在普通高考前就可以提前被高职院校录取。每年有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高中学生会根据平时成绩而选择通过单招渠道进入大学专科。

(6)高考加分政策:“三州十七县两区”的少数民族考生,报考本科第一批录取院校,加25分,其他院校加50分;其汉族考生,报考本一批院校加10分,其他院校加25分。


4、在中学生的升学路径中,经常听说的“五年一贯制”、“3+2”、“3+3”、“3+4”分别都是什么学制?

答:国家为了加快推进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中高层次的应用型职业技术人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四川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实施了中高职教育衔接推进计划,拓宽五年制、“3+2”“3+3”“3+4”等多种衔接渠道。因此,除了普通中考之外,也有很多初中毕业生会选择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升学途径。

(1)五年一贯制:又称“初中起点大专教育”,招收参加中考的初中毕业生,达到录取成绩后,进入高职院校学习五年。前两年学习高中课程,后三年学习高职课程,学业期满直接获得国家承认的普通全日制大专学历。大专毕业后还可参加专升本考试,继续深造大学本科学历。

(2)中专+大专“3+2”:3年中专、2年大专的中高职贯通三二分段学制。“3+2”一般是由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联合办学的,学生需要在中职院校进行三年的学习,接着参加“3+2”转段考试,考试合格后才可以进入高职院校学习两年。“3+2”的学生在完成前三年的中专学习后只能获得中专毕业证书,继续完成后两年的大专课程后才能取得普通全日制大专学历。大专毕业后还可参加专升本考试,继续深造大学本科学历。

(3)中专+大专“3+3”:与中专+大专“3+2”基本一样,只是有部分专业需要多一年的培养时间。也就是学生要在中等职业学校学习三年,参加转段考试后,再进入高职院校学习三年,毕业后获得普通全日制大专学历。

(4)中专+本科“3+4”:与中专+大专“3+2”基本相似,区别是学制为七年(三年中职、四年本科)。学生前三年在中职学校学习,参加春季高考并进行转段考试,考试合格后进入对应的大学本科院校学习四年,毕业后取得国家承认的全日制本科学历(转段相当于办理了中专毕业考入本科的录取手续,和高中毕业考入本科大学完全相同)。

(5)大专+本科“3+2”:是指3年大专、2年本科,专科学校与本科学校联合举办的三二分段协同培养,即三年在专科学校读专科知识,两年在本科学校读本科知识,毕业后本科学校颁发毕业证,毕业证起点专科,第一学历为本科。


5、为什么有些学生读大学的学费会很高?

答:(1)一是民办院校学费高。民办本科、民办专科院校按市场化经营,学费通常都比较高,大多都在每年2-4万元不等。而公办高校是由国家财政出资办学,每年学费普遍在5-6千元左右(少数特别的专业会相对贵一些);
(2)二是部分专业(如艺术类专业、中外合作专业)的学费也比较高。尤其是中外合作专业,因为是与国外大学对接合作,有机会出国留学的,学费往往每年要3-4万元起。
(3)我们会建议家境困难的学生在报考时,一定要看清楚对应专业的学费,以免经济条件达不到而误报专业
(4)有部分学生为了争取到本科起点的学历,但已经报读了学费较高的民办本科院校,或者学生本身是艺术特长生的相关专业,我们也应该鼓励和尽力支持其完成大学学业

6、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学生适合走什么升学路径、读什么专业、做什么职业?

答:(1)升学路径方面,可以了解高职单招、国家专项、高校专项、地方专项、省属高校帮扶等专项计划,了解定向就业招生、乡村振兴计划招生、公费师范生、免费医学定向、民族班、预科班、军警、招飞等特殊升学计划,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偏远地区的学生而专门设置;
(2)专业方面,理工科可以重点考虑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土木水利类、医学类专业,文科生可以重点考虑教育学类(师范类)、新闻传媒类、法学类、经济统计类、地理科学类、中医学类专业;
(3)职业方面,考公务员、考教师编制、执业医师、护士等体制内岗位是首先建议的,其次可以是当地相关的事业单位,也可以根据当地的产业进行择业就业。
(4)总原则应该是先选择一份稳定的职业,而非高风险高收入的职业。不建议盲目创业。

7、应该如何正确面对学生的分数排名呢?

答:由于不同的地区教育资源和水平存在差异,偏远地区教育质量相对较低,学生受教育水平有限。成绩分数只是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能力的体现,分数也应该与同班、同校甚至县市区域内进行对比,不能简单地与其他发达地区省市横向对比。

对于偏远地区的学生,我们更应该注重他的进步、跨越的层次。有时候,一个村里几十年才出一个大学生,已经很了不起,这时候他即使读的是普通大专院校,也已经是质的飞跃,更应以赞同、鼓励为主,能走出大山读书很不容易,接受高等教育,开阔眼界,毕业后有能力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


8、如何引导学生升学规划和未来发展呢?

答:在我们已经大学毕业的学生群体中,很多本科毕业后进入社会获得相应工作,也有继续考上研究生、博士,然后留校当大学老师或进入政府单位、科研机构等等。

我们也有很多学生在普通高职大专院校毕业后,回乡报考了公务员,如今在基层一线岗位为人民服务的;还有通过师范生、医疗定向等途径,毕业后回到本地当老师、医生、护士的;也有分数不高,但通过地方专项计划、定向就业计划等途径,回到本地单位稳定就业。如今,国家大力倡导发展职业教育,以促进就业为目标导向,所以,每年通过“高职单招”、“五年一贯制”、“3+2”、“3+3”就读高职院校的偏远地区学生占比超过一半。

总之,路有千万条,学科的成绩分数只是代表了阶段性的学习成果,未来的发展与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息息相关,需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积极的心态去看待

*以上相关政策,请以学生所在省份教育考试院每年实际发布的为准,本文仅做通俗化介绍。如有误解,请联系改正。